3D视觉艺术家柳迪 | 在脱离现实的未来感中 与自己的意识凝视

#与自己的意识凝视
大多数杰出的艺术作品来源于幻想,往往反映的是一个独特个体眼中的世界。
柳迪是“独特个体”中的一员,但他的作品不是无止境的浮夸。
人可以从真实又虚幻的叙事空间中抽离出来,与自己的意识凝视。在那些无所不能的幻觉里清醒,
才是他透过作品真正想表达的内容。

柳迪的想象力从不被制约,可在创造想象的过程中他偶尔也会矛盾对立。
早在十年前,他还未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就凭借作品《动物规则》获得瑞士LACOSTE ELYSEE PRIZE金奖,
并被瑞士爱丽舍摄影博物馆和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收藏。

柳迪把身型比例失衡的各种动物带到人类生活场景中,
视觉上突兀又新奇。尽管人类在它们面前变得无足轻重,
但这些庞然身躯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恐慌感,这也正是柳迪性格中倔强又温和的一面。

#与自己的意识凝视
他的作品与性格更像是透过镜子的自视,将生存体验的总结和内心世界的外化共存其中。
就在我们采访前不久,柳迪为《Wonderland.》中文版创作的3D视频完成了最后收尾工作。
用他的话来说:“构思创意脚本时就预设了两个层面:
一个是超越现有的现实环境、另一方面是心理层面要到达一个新境界。 ”
习惯于“从零开始造物”的柳迪,在这两个层面基础上创造出多个来自不同时空维度的物种,
在他营造的外星温室花园中共存交流。

这些被创造的物种几乎都去除了它们原始物体表面的细节,只注重在形体。
作品中异于视觉规则的身躯和空间对峙在同一画面中,超现实感会让我们反问什么是真正的判断规则。
这些创意方式继承了柳迪以往作品中一贯常态,比如《顽固而持久的幻觉》和《自我的重量》。
他把每个物种的身体空间,都看作是一个有潜在创造力的可开发区域,
它们不被自我幻觉奴役,回归原始状态,拒绝被设定。而人类意识也不像自我幻想中那样占据主导地位。

#与自己的意识凝视
试想一下,这未尝不是一种“仙镜”,尽管在常人看来充满荒诞非理性色彩,甚至脱离人类意识主导,
会透露出创作者潜意识精神上的紧张与孤独感,但柳迪想要这样去做,
亦如他缓解压力的方式,就是去看有关物理和天文的书籍,书中描述的都是一些有着巨大的时间与空间尺度的事物。
这些内容让他有“脱离社会”的感觉。这种“脱离” 如他所说:
“是一种脱离了之前的某种方式,但又没有达到‘超越’的中间状态。”
这种状态直白来讲也会来自于艺术家的焦虑,尽管他有跳出常人思考问题的方式,
但想要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也会产生焦虑感:
“对于创作期待的未知、恐惧和失败,是在某些阶段会产生永远完成不了的感受。”
柳迪的专注和过度思考,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他。
#与自己的意识凝视
实际上,柳迪所体会到的脱离状态与他所喜欢的艺术家Lee Bontecou 能产生共鸣,
Lee Bontecou创造出了一系列极为复杂的雕塑作品,她的这些雕塑作品都有着错综复杂的空间感,
看起来像是宇宙空间中的黑洞或是半生物半机械的混合体。
柳迪选择在《Wonderland.》中文版用外星物种的形象来呈现“脱离现实的未来感”。
他用3D技术来制作“仙镜”,延伸“仙镜”概念,我们也在这样的梦幻里,清晰与自己意识凝视。
在 采访中柳迪详细讲述了他的创作过程。
#Inter view
WL=Wonderland
柳=柳迪
WL:你说过自己更倾向于“从零开始造物”,这次参与《Wonderland.》中文版蔡徐坤拍摄和创意视频的制作,
你创造了哪些新的3D视觉形象?
柳:大家看到最明显的就是KUN的3D形象,我后边在三维里面做了很多的雕刻工作,
就是为了处理的更像他本人。
再有就是我在这部片子里复制了一套NASA以前的宇航服,在最早登月以前NASA设计过很多套有意思的宇航服,
它有些型号在设计上比较特别,所以我在CG的环境里复制了一套。
还有就是最后一个镜头,根据《Wonderland.》中文版的主题创造出的外星地表中的温室花园。

WL:在创意视频中出现的这几个角色:史前哺乳动物、海中站起的巨人、儿时的自己,
你是如何想到去创作这三者,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柳:我没有创作一个严谨的故事线去讲他们的关系,但是有一个大概的脉络和感受。
我和团队先在CG场景里制作一个温室花园的氛围,既贴近仙境主题,又加入一些自然的元素。
在整个故事线索里其实想有一个飞行器坠落后的奇遇过程,坠落在某个外星地表或是遇到外星智慧生物。
大家理解的视频中“儿时的自己”,其实更像是外星生物的表象,
他不一定像异体那样长相很奇怪,也可以是投射在人大脑里的东西。
而人类在视觉感受里看到的,就和人本身长相差不多。
但是他的本源是遇到外星智慧生物后的一个呈现契机。
WL:在视频中,刚才你所提到的“投射在人大脑里的外星生物表象”,
和宇航员之间有一个几秒的对视,这个镜头你想传达给受众的理念是什么?
柳:最开始我和梁恒溢老师在讨论创作时,梁老师很喜欢Pink Floyd的专辑封面,
记得有一张专辑《Wish You Were Here》封面是两个人在握手。
梁老师希望视频中有交流或握手这样的一个意向,我们聊完之后从这个形式中衍生出的这个结果,
就是他们两个的交流不见得是地球人类,也可以是一个地球人和外星物种,或者说和他内心的另一个自己。
在表现出来的时候,就是在我设置的外星温室花园里两个生命体的对视交流。

WL:这次《Wonderland.》中文版拍摄和创作中,你与梁恒溢都是和音乐创作人蔡徐坤再度合作,
同样作为艺术的创作者,这次合作与以往相比有什么不同感受?
柳:梁恒溢之前拍摄了蔡徐坤的专辑,我们之前就对彼此作品很欣赏,他就邀请我加入这个项目,
制作专辑中的小动画,这次是我们的第二次合作,在默契度和合作方式上也会成熟很多。
早年我自己创作时,没有人要求我什么时候完成,也没有题目方向限定,
其实做现在的视频和我之前的创作方式差别还是挺大的, 对于我自己的认知来说,适应性和完成度上会提高很多。
WL:对于《Wonderland.》中文版这次拍摄创作,你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柳:关于“仙镜”概念的延伸,更重要的用当下的技术来制作“仙镜”。

WL:这次合作中,你不仅制作了3D视频,同时也设计制作了3D封面,
和我们谈谈你如何看待一个创作者集多元身份为一体的角色?
柳:大学专业摄影,毕业后一直也是做自己的静态摄影作品。
3D封面对于我来说回到我的本职工作了,就是产出图像。创作者来说,多元才是主流。
有的艺术家也不止画油画、也会做雕塑、装置、音乐,当下的趋势可能就是一个综合身份来创作,
现在创作者需要年轻的氛围以及掌握更多的工具,来尝试开拓更多区域与更多可能性,也很酷的。
WL:你对3D视觉艺术发展方向有哪些独特的思考?
柳:3D视觉艺术的发展,会让我想到摄影术刚发明的时候。摄影技术发明后,照片在某些程度上替代了绘画的功能。
摄影对绘画产生了影响,印象派和抽象表现主义的发展,摄影术在历史上也算是一场革命。
在我看来,3D视觉艺术会像当年的摄影术一样,是一场“革命”。
3D技术在从前需要庞大的团队和昂贵的硬件,有很高的技术门槛,
但现在,这些障碍都逐渐消失,更多的3D艺术家会用自己掌握的创作工具独立创作,
未来会有更多的3D艺术家来做这件事情。这种情况会诞生出更多的虚拟视觉艺术,使我们的视觉世界发生变化。
WL:有想过和其他艺术家合作吗?跨领域或是同领域的艺术家们,谁排在你最想合作的名单之首?
柳:合作的话,我想和时装设计师SensenLi合作,时装是抽象艺术,带给我视觉上的启发。
WL:能透露一下接下来有什么安排计划吗?
柳:正在和上海设计师合作做虚拟时装秀,将现场的秀搬到线上, 用CG制作场景,
4月中旬大家可以在手机上看到这场秀。
本文转载 新视线Wonderland公众号《3D视觉艺术家柳迪 | 在脱离现实的未来感中 与自己的意识凝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