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NEWS 

 

2022年9月30日至2023年1月8日,UCCA携手抖音艺术于UCCA Edge呈现聚焦数字时代人类生存图景的群展“集光片羽”。
汇集27位(组)国内外知名艺术家使用和(或)围绕技术展开的创作,
展览标题“集光片羽”灵感源自成语“吉光片羽”,
喻指汇集遍落于数字世界如“片羽”般珍贵、美好、具有启迪之物,为理解当下数字化现实提供一种可能的切入方法,
藉由游走于数字与现实、真实与虚拟、自然与科技,理性与感性边界的艺术创作,对数字时代展开多元视角的解读与袪魅,为我们在“碎片化”语境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认识二者关系提供新的可能性。




“集光片羽”由UCCA Lab策展人韩馨逸、唐誉祯及特邀策展人龙星如共同策划,建筑设计师沈若凡担任空间设计,UCCA Lab项目团队组织呈现。
联合举办方抖音艺术为本次展览特别打造了同步呈现的线上展厅与线下互动功能,并将于直播开幕时,首映由UCCA艺术推荐官联袂出演的展览概念片。



UCCA艺术推荐官将化身为Pieces,成为“集光片羽”艺术展概念片的一部分。
如棱镜般彼此映射,探索着自我并认知着全新的数字生命,三部曲的科幻叙事结构回扣展览本身,表达并回应展览的主题——“The Pieces I Am”。

如同一片网状岛群,我们的世界密布着由网站、社交媒体平台、模拟环境、智能设备等当代技术所组成的微系统。
这些相互依赖、此起彼伏的技术岛屿共筑起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重塑着社会的发展模式与人的生存境况。
在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看来,信息时代的生产与发展重心以信息技术为导向,追求知识的累积与信息处理的更高复杂度。
在这一范式下,信号成为商品,知识可被运算,而我们的自我也被纳入到了这种模式里:
生活中那些动态的、异质的个体经验被匿名算法和自动程序转为数据,代替我们成为自身存在的指征和相互交流的载体。
技术似乎能比我们更精微地辨识、理解乃至预测我们自己,我们却愈发难以捕捉技术的复杂流动。






个体如何回应、解读、重新想象技术和生活的深深纠缠?
“集光片羽”将“虚构”作为策展方法,以科幻三部曲的结构,根据27位(组)参展艺术家创作呈现的意象,
在UCCA Edge的空间中构筑出“自在之流”“迷雾之城”和“丰饶之海”三处虚构情境,由此串联并引领观众步入由数字与技术编织的世界,开启虚拟与现实交错的探索之旅。






展览以位于UCCA Edge二层公共区域的柳迪作品为开篇,
艺术家在此延续了其对宇宙、时间与认知边界的探讨,随即进入“自在之流”。
此单元以“流动性”为线索,由7位(组)艺术家对个体数字化生活的思索与再想象串联成一段水上航程。

从施政作品中崩塌的冰架,到叶轩构建的无尽航行,以及武子杨基于巴石河探讨网络建设的数字影像,再到邵纯以电子织物与日常物件构建的如水塘般的秘境,
反复出现的“液态”意象是对数字化生存的隐喻式呈现。
而艺术组合申承帛与金容勋对机器视觉技术的关注,张英海重工业音乐文本互文的文字流与殷漪声音装置流淌出的语言合流,
不仅揭示了数字科技对个体的身份、行为与感知带来的影响,
同时作为一种具有反思性与创造力的概念,激发我们觉察数字手段与数字物对社会结构与关系的塑造。







8位艺术家为UCCA Edge三层构建了一座错综盘杂的“迷雾之城”。
混沌的迷雾犹如现实的镜像,折射出人类与数字物共同栖息的当代生活。
随着安·维罗妮卡·詹森斯“雾星”的指引,城市居民既可以在郭城的《抽象神谕矿机》里占卜算卦,也可以享受唐潮最新委任影像作品中无限滚动的信息流,
抑或透过孙一钿的望远镜在电子风景中反转“凝视”的观看关系。
这里有帕斯卡尔·伯奇勒为梦游者构筑的异度空间,梦中或许能看到林科将虚拟捕捉到现实的天空绘画,或是收获辛云鹏似有若无的“礼物”。
有机物与无机物在此相遇,郑曦然创造的智能虚拟生物“BOB”在这里经历生死轮回。

作为穿行这座“迷雾之城”的向导,本单元的艺术家们引领观众以不同视角重新审视弥散在生活中的数字“邻居”,
而在这些隐秘的相遇时刻,转折的奇点或将降临。





另外11位艺术家则游走于数字与物理世界边界,将UCCA Edge的四层空间拓展为一片“丰饶之海”。
强家栋《超体副本:UCCA Edge》将UCCA Edge的花园露台转变为电子游戏中的场景,瑞士汝山谷脚下的湖光天色被刘佳玉挪进了展厅,
佩恩恩将自己从抖音等媒体平台搜集的众多影像素材“逆渲染”为数据瀑布。





在这片丰沃无垠的海洋中,拉斐尔·洛扎诺-亨默的“双边时间切分器”为观众生成自身与数据副本的双重身,
在张文心3D建模的无机主角于渲染的幻象世界中穿梭的同时,泛生成器小组则将虚拟世界的“进度条”与“刷屏体验”置于现实物理空间之中,
科娜莉·沃基拉借助计算机算法与人类的情绪互相感知,上下工作室将观众与作品的互动视作潜在的“人机交互界面”,
宋礼焕则以诙谐的态度诠释了互联网时代差异性与同一性之间的张力。
当穿过陆明龙数字模拟的《忘忧谷》,跃入大卫·奥瑞利的《万物》游戏之中,化身孢子植物、岛屿甚至是银河,屏幕里的万象森罗也溜出界面,成为真实。

本章节的艺术家们以思辨与想象,追踪自我与数字自我的分离聚合,将虚实交织的界面转化成枢纽,共同编织了属于数字时代的感知与生活方式。





UCCA馆长兼CEO田霏宇表示:“UCCA很荣幸能与抖音艺术合作呈现本次展览,对我们与当下信息时代广阔图景之间的关系,
以及个体如何通过‘片羽’构建自我身份和叙事展开探讨。
展览汇集了对相关议题展开反思的中外艺术家,三位策展人将带领观众开启一段充满诗意且震撼的发现之旅。
在探索数字时代艺术实践新可能性的同时,我们对此次展览在网络世界,尤其在抖音平台上,如何实现线下展览的观展体验感到尤为激动。”

抖音艺术负责人陈欣然则表示:“对于抖音来说,我们的初心其实比较简单,就是为艺术机构和艺术家们提供一个合适的土壤去传播艺术,
让公众在这里了解艺术、参与艺术。
也希望大家能够跟我们一起共建线上的艺术生态,帮助当代艺术破圈,让艺术不只属于少数人




本文转载与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公众号《聚焦数字时代人类生存图景,UCCA与抖音艺术联合呈现“集光片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