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NEWS 




提及莫⽐乌斯,你会想到什么?无限循环、异面穿越还是交汇融合……
提及元宇宙大秀,你又会想到什么?虚拟世界、数字未来还是跨界尝试……
行至“莫比乌斯”元宇宙大秀的幕后,倾听创作者的心声,也许你将会有别样的收获。




盛夏来临之际,一场名为“莫比乌斯”的元宇宙大秀正在拉开
帷幕。更引人入胜的是,
此场大秀将地点设置在元宇宙。“元宇宙”一词,
想来读者并不觉陌生,元宇宙的标签在过去的一两年间已被
反复撕下重贴, 万物皆可元宇宙,秀场亦如是。


这场“莫比乌斯”元宇宙大秀中,AYAYI、锘亚Noah、元芨、MEL、ALPHA、MUSE六位虚拟人作为模特出现在大众的视线里。
他们身穿不同品牌在跨界背景下所设计而成的NFT服装出现在视频形式的秀场。
虚拟人、元宇宙、NFT、跨界服装设计……当这些极具先锋感的元素在同一场景下相遇,由交互体验碰撞出的火花似乎已经在摩拳擦掌,做好了成为灵感源泉的准备。

在虚拟未来构建“数字乌托邦”是否可行?
沉浸式穿梭于现实世界及与其平行的“虚拟空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这场搭乘着元宇宙东风的大秀从何而来,又将前往何处?
“莫比乌斯”在这场大秀中究竟意味着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探索元宇宙大秀的幕后舞台,
寻找“莫比乌斯”的意义。



莫比乌斯带作为一种典型的拓扑图形,
与普通纸带具有两个面(双侧曲面)不同,这样的纸带只有一个面(单侧曲面),
一只小虫可以爬遍整个曲面而不必跨过它的边缘。
这一神奇的单面纸带被称为“莫比乌斯带”。
在这场元宇宙大秀的场景制作者及艺术指导柳迪的印象里,关于莫比乌斯的科学实验是奇妙有趣的,
它以简单图形为引,用一种极具生活感的方式暗示了许多哲学意义,每个人对其更是有着不同的解读。

对于创作者而言,如果创作时没有核心的支撑,创作的最终成品很有可能显现为面糊模糊,并不清晰的状态。
因此,创作的支点和抓手是重中之重。
在柳迪看来,“莫比乌斯”代表的是无限的循环,没有开端与结束,如此往复。
这正是作为此次大秀主题的创作支点与核心,
“我觉得它(莫比乌斯带)的无始无终,它的循环概念,打破了一些界限。
除此之外,有一名法国的艺术家也叫做‘莫比乌斯’,
我很喜欢他,他曾画过许多插画,有很多的科幻电影和艺术家也曾从他的作品中获取过灵感,我也一样。
这次关于整体场景的塑造,就有借鉴莫比乌斯的视觉审美理念,也是想要向他致敬,
再配合刚才提到的‘莫比乌斯带’本身的概念,将这两个方向进行交融,就是我在这次大秀中的创作出发点。”柳迪说。

若沿着创作的核心足迹去探寻,不难发现,“莫比乌斯”的循环和再利用之义贯穿着大秀的始终。
无论是大秀的整体结构设计,还是大秀中从一个场景到另一个的转换过程,
又或者是NFT服装本身具备的循环特性,都在围绕其主题“莫比乌斯”进行阐释与说明。
随着Web3.0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悄然且快速地发生着改变,互联网给予了大众极高的自由度,
甚至让许多曾经看来荒诞不经的概念有机会得以实现。
如同此次的元宇宙大秀,就赋予了它交互作用,使受众在线上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获取具有一定意义的产品,如 NFT服装等。

柳迪觉得,此次的元宇宙大秀创造了一个好的机会,
能让大家在认真严肃的语境下去做这件体量较大、配合度要求较高且本身具有实验性的事情,
又能把“元宇宙”“虚拟人”“NFT虚拟秀”等这些概念性的内容落到实处, 转化为可直观的视觉效果,这就是一种践行与落实。
当这种概念得以实现时,创作内容或结果或许不是可以立即投入生产或应用的东西,
但这一过程定会是一个具备前瞻性,对未来有意义的事情。





Web3.0时代的到来加速了我们往返于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速度,
当亦真亦幻的世界离我们不会太远时,真实人与虚拟人交织的状态也将成为必然。虚拟人作为元宇宙世界的敲门人,
自然也成为这场大秀的主角。
用此次大秀部分服装设计者梁恒溢的话来说,这就是⼀场全虚拟⼈矩阵虚拟时装⼤秀。
在梁恒溢看来,虚拟⼈与元宇宙是在同⼀个“圈”内的,
“虚拟⼈在元宇宙⾛秀与传统的时装⼤秀相比,可以算作⼀种破圈效应,因为这个形态有别于传统的现实⾛秀,
⽤户或看秀者可以登⼊虚拟线上空间,体验全新的看秀⽅式。
元宇宙的本质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
那么虚拟人就是元宇宙体验得以实现与呈现的最佳载体之⼀。”他这样说。

元宇宙设想中虚拟与现实互通的状态能否实现?虚拟人是否能与真人建立关系,建立互动?
柳迪对此是充满希望的,他所在的工作室早在2019年之前就已经将目光投向虚拟人版块, 他们更为侧重内容方向,
把虚拟人作为自己工作室的主角来代入其他创作。在“元宇宙”这一概念引爆社交网络之前,
他们对虚拟人的规划,就已经行至前沿,设定了大概的方向。
比如此次参与走秀的虚拟模特——元芨、mel,皆出自柳迪的工作室团队。
“我们很早就在做虚拟人了,现在有两个虚拟角色,分别是‘mel’和‘元芨’。
他们之间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比如mel他是一个性别界限较为模糊的角色,不会特别女性化,
也不会特别男性化,是偏时尚的风格,也会和许多品牌有合作。
而元芨是我们新做的一个女性虚拟角色,她带有我们工作室自己的一些审美特点和创作风格,是更科幻一些的形象。
未来我们可能还会再做一些新的虚拟形象,但大体上都还是会根据之前的计划进行实施。”柳迪说。

有人说:“如果将元宇宙比作驶向未来的飞船,那么虚拟人就是必要的船票。”
那么,和虚拟人有关的艺术创作也成为创作者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柳迪觉得,围绕虚拟人进行的艺术设计也好,创作也罢,与传统艺术最大的不同还是虚拟感、数字化。
相比于传统艺术而言,虚拟的艺术形式更为广泛,不一定要有实体的作品陈列,也不需要很高的理解力才能接近。
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更为大众化,能有更多的人去接纳、理解、参与。
如NFT服装一般,可作为自我收藏,也可忽略时空,随时进行社交分享。
当然,这与我们在当下时代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密切相关。
因此,在柳迪看来, 虚拟相关的艺术创作与传统艺术的创作差异更多是由于过去时代的生活方式和现在时代生活方式的差别而形成。





此次“莫比乌斯”元宇宙的秀场里,主角为虚拟人,而“秀”的正是此次的跨界NFT服装。
柳迪与梁恒溢作为此次NFT服装的设计参与者,对其创作过程也进行了相关分享。

Q&A
M=MO Magazine
柳=柳迪
梁=梁恒溢



M:在此次大秀场景及服装设计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与挑战?

柳:遇到的困难有一部分是技术上的,就是我们如何把数字化的服装以更好的或更能模拟真实的效果呈现出来,是有一些难度的;
其次就是团队的配合与沟通,此次虚拟人及其服装的制作实际上是有好几个团队共同完成的,
但最终素材是汇总到我这里,由我们来进行最终的渲染与投放。
但每个团队的创作手法与审美习惯是不同的,要把他们最终统一至同一场景中,
就需要一定的磨合和反复的沟通,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


M:和非服装界的品牌合作设计服装,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柳:非服装品牌意味着品牌本身的产品内容不是服装,
他们试图用服装的形式以及未来感的设计去结合自己的产品,
其实就是把品牌的态度和理念嵌入服装的设计中。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品牌的核心理念,再与品牌沟通要如何将其产品转化为具备吸引力的艺术形式。
因此艺术家的创作和品牌理念的交融就会需要大量的交流与沟通,以及互相理解。


M:此次创作过程中,最有趣的点在哪里?

柳:我觉得最有趣的点就是无论如何我们尝试了一些新的可能性。
比如说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个秀场的场景,并以此为基础,让几个不同的团队都能够在这个场景里去做一些表达或展示,
这是一次与以往相比有很大不同的经历。
此次我们还做了跟游戏相关的交互内容,也涉及到和其他团队的配合,能和大家有许多思想上的碰撞,
所以整个过程从开始到最后,都让我觉得有意思,也很珍贵。


M:你希望观众看到此场大秀之后有共鸣感,还是有千人千样的感受?

柳:我觉得这两个概念其实并不冲突。
艺术在很多时候,是提出一个好的问题,而不是交给别人一份标准答案。
每个人因为生命体验的不同,所产生的共鸣点也会是不一样的,他可以去共鸣,也可以从自己的感受中自行解读。


M:在虚拟⼈的服装设计过程中,是否遇到困难与挑战?什么时刻会有成就感?

梁:与其说困难与挑战,不如理解为⽤相对更加虚拟化和数字化的⽅式来实现服装设计这个传统的艺术⼯艺过程。
整个过程中,我们都与各环节的主创团队成员保持对项⽬的充分沟通、 交流和共识,
只要是任何技术壁垒的⼩突破都会为大家带来愉悦的成就感。


M:在你看来,与⾮服装品牌合作服装设计意味着什么?灵感在第⼀时间会爆棚还是枯竭?

梁:可以更直接的去传递⾮服装品牌的核⼼理念,⽽⾮服装本身。
灵感在第⼀时间通常是爆棚和发散的状态,随之会内收整合到更集中的某⼀个概念上去完成和体现。


M:在这场元宇宙⼤秀中,作为参与者,你是怎么理解跨界的?创作者该怎样保持与时俱进?

梁:跨界不算新鲜事,但这个概念之所以还有活⼒,是因为它能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同时能够创造出话题和热点。
创作者最好能拥有⾃⼰独特的视觉语⾔,并同时关注最新的技术,找到其中的巧妙结合点,才能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


M:你希望观众在看到这场元宇宙⼤秀后有怎样的反馈?

梁:希望大家⽆需受限,想法越多元才越有趣。


元宇宙作为虚拟空间,是连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桥梁。
这场“莫比乌斯”元宇宙大秀已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听到什么,只有进入眼前的虚拟空间才能知道。
莫比乌斯,是永不停止地前行,也是永无结束的开始,看似需要循环往复,实则应该不被限制。
想象也是如此,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行至其中,总能眺望远方。



本文转载自MO magazine公众号《 想象非终点 —— “莫比乌斯”元宇宙大秀之幕后特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