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有句谚语:“房间中的大象(elephant in the room)”,说的是对于某些显而易见的事实,人们却装作视而不见。
而柳迪的作品和这句谚语有着微妙的联系,他通过3D技术把自然界中猩猩、熊、猪等动物的形象与日常生活中场景并置,产生极大的反差,
从而引发人们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性与精神性,自然法则与社会,自然定律的遵守与违背,物质性与精神性等一系列关系的思考。

在柳迪的“动物规则”中,动物庞大的身躯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中心,让人不得不与之正面相对。
它们总是站在或者端坐在那里,流露着忧郁悲伤的的情绪。这些原本生活在自然中的动物无助地被围困在低矮破败的楼房丛林。
哪怕是随便一瞥,都可以感觉到动物皮毛的丝毫毕现,但是过于庞大的身躯和弱小的头颅又时时提醒我们,
这些看似真实的动物其实是艺术家通过3D技术合成的。
柳迪谈到,每张作品的模型制作大概需要3个月的时间,虽然参照了自然界的动物,
但是照片中的每一个动物都是艺术家通过电脑技术从无到有一手创造的。
对于柳迪来说,这样的过程是创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他创造的世界中,
动物的身躯以一种违背自然规律的方式无限生长,不断膨胀,但是代表智慧的头部却一直维持原状。
在这样的对比之下,动物本身的精神性被淡化了,而庞大的身体则标志着物质的存在。

与此同时,照片中那些破败不堪的房屋,被废弃的高楼,却是他拿着相机在现实生活中捕捉到的。
对于那些对城市保持完美幻想的人来说,现实和虚拟的混淆,硕大的动物和坍圮的建筑之间的反差,像是在头脑中发生了大爆炸。
艺术家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在混沌不堪的日常生活中劈开了一条思考的缝隙。
他说,“只有当成见被打破的时候,眼中的世界才会更清醒,超越常识的巨大动物的出现,让人意识到认知世界没有那么可靠,
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于现实世界的不完全认知以及对于狭隘现实世界的怀疑,这种时候,人才更无限的接近真实,
才更感知到琐碎生活之外的某些更持久也更有价值的东西。”


展厅中展出的摄影作品不仅有动物的形象,还有身躯硕大的人突兀地停留在画面中央。
柳迪谈到,虽然人和动物在构图和逻辑上是一脉相承的,但是人的出现带来了更强的冲击力,对他来说也是非常刺激的。
如果说,动物的背后是以人为主要观看视角,那么人的出现让这一视角超越了人本身,
以一种更为宏观的角度去思考人和环境的关系。


虽然摄影作品让柳迪很快被人们熟知,并且获得了Lacoste爱丽舍摄影奖一等奖,
但是他并不想陷入形式感之中,而是继续寻找新的突破。
于是,在用现代技术追求真实的路上,他发现虽然根本不可能做到绝对真实,但是在不断接近的过程中,
却产生一种新的质感,在无限接近却未达到的临界点上,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
它是人创造出来的,接近真实却有了人的温度。
柳迪擅长通过科技方式来表达对于艺术的认知,但是他却不迷信技术,他调侃道,
“摄影术的技术指标高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技术,但是摄影艺术绝对谈不上超越文艺复兴的油画成就,最多只能说它开辟了一块新战场。”
在他看来,艺术与技术之间不是二元对立的,它们就像水分子与海洋,红色与长光波,实际上是一回事。
任何把精神物质化的行为都要以技巧为媒介,而世界上只有一种艺术作品作品是脱离技术存在的,那就是艺术家头脑中的作品。
W: 我们常常认为科学是对于已知世界的认知,而您的作品里面也常常都有对于超现实、未知、偶然的思辨式表达,
您觉得这二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柳迪: 对于科幻小说来说,它就是一个基于科技的幻想,比如特德·姜的小说都是关于某一种已有的人类对世界的理解,然后衍生出一个幻想。
如果有一个科学的假设,再此基础上去假设未来人类在这个环境里发生故事,
那么诞生的小说它往往其实就是关于生命或者人自身的一个东西。所以这两者结合其实就是科幻的本质。
对话柳迪:
2017年新作《自我的重量》、《《顽固而持久的幻觉》》

798艺术:《自我的重量》刚开始是一片森林,之后随着镜头不断往上出现了人的背影,它有哪些隐含的意义?
柳迪:这件作品的来源是贡布罗维奇的一个荒诞想法,大概意思是,
我们每个人自我的重量取决于地球上人口的数量,人类的自我的重量是一个恒量,每个人自我的重量约等于他那个时代人口数量分之一。
也就是说当人类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大时,我们会变得越来越轻。
柏拉图那个时代的人类的自我会更重一些,相比起过去的人类,我们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
所以,人的形象如果说有超越它本身的意义的话,它会是那个“人类自我的重量”,
它被我们地球上所有的人类平分,你我都是它的六十亿分之一,
但在柏拉图的时代,柏拉图是它的两亿分之一,所以相比起从前的人类,我们的自我更加轻盈虚无了。

798艺术:《顽固而持久的幻觉》中插入了一段交响乐,它的出现有什么规律?
柳迪:《顽固而持久的幻觉》的配乐是《蓝色多瑙河》,这段音乐的出现在结构可以解释为“预期的玩笑”。
它的频率是半小时一次,很多人可能没有听到配乐就走掉了,没有听到无所谓,
这倒更像是一种关于生活的隐喻,高潮的出现不一定需要你的见证,不管你在不在,高潮也一样的发生。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命体验中很多特别的时刻我们都是听来的,这样也不算坏。

798艺术:《顽固而持久的幻觉》中杂糅了很多元素,可否具体谈谈?这些元素事是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柳迪:《幻觉》中的建筑风格可以称得上是阿拉伯浴室建筑风格的一种变体,整体的审美趣味其实是某一个时期的社会主义审美趣味。
那幅壁画是我模仿苏联时期的太空主题的壁画创作的,但实际上它里面的元素来源却比较复杂,
中间的男性形象的动作来自于苏联时期的一件雕塑,右侧的宇航员的形象是NASA曾经的一款没有投入使用的宇航服设计,
左侧的男女形象来自于漫威的《超人》里的一段特效动画,壁画中田野的背景是我照搬了美国乡村画家格兰特伍德的一幅不太出名的油画。
右侧的机械,是一个地球轨道卫星与火箭发动机的结合。
而整体的游泳池又是一个标准泳池与半废弃实验室的结合。
本文转载 798艺术 公众号《柳迪 在虚拟和现实的缝隙中开辟一个新世界 | 798艺术 专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