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NEWS 










T

TRENDS

时尚进化×数字艺术


很多人知道柳迪是因为今年3月令人震惊的云上时装周。
由于疫情,上海时装周改为“Parallel Reality”的沉浸式数字时装展。
XCOMMONS与柳迪、舒善艺领导的视觉团队打造了一场虚拟发布会。
在柳迪的虚拟空间里,3位设计师的秀对应着𝜶、𝜷、𝜸三个空间营地。分别对应着房间、城市与人工自然。
在𝜶营地里,熟悉又陌生的建筑与街道,在模特摇曳的行走中一一略过,画面追寻着观众的视线路径,
混合着既真实又梦幻的沉浸感。




MIX

强视觉VS哲学观


先锋艺术与时尚的天然联系,让柳迪的客户名单快速在时尚界扩展,
从各大时尚杂志,到蔡徐坤、迪丽热巴,从彪马到宝格丽。无论是平面还是影像,
柳迪的作品都渗透着他对于宇宙万物的理解与再造。




无论是机械、智能还是宇宙、自然与人,
瑰丽的想象赋予他作品以奇幻的色彩。
超大的体量与冲突性的视觉成为符号,然而,与其交谈之后,你会确信,柳迪的创作
既来源于艺术冲动的表达,
也来源于他对哲学、世界观、
宇宙观的宏大性问题的思考







Q: 你央美刚毕业时,摄影作品《动物规则》就获得了瑞士“爱丽舍摄影奖”,那么你的创作表达是怎么进入到影像阶段的?

柳迪: 因为在中央美院我学的是摄影专业,专业也确实是更侧重平面一些。
《动物规则》是平面拍摄和三维图像相结合的一个综合性作品,其中有一部分是平面拍摄,有一部分是三维制作。
正式进入影像阶段,是从2013年开始有了这样想法的萌芽,就是觉得平面内容,在表达上有局限性,所以想尝试做一些动态的东西。
后来就有了《自我的重量》和《顽固而持久的幻觉》。




Q: 无论是你的摄影作品还是影像作品,总是给人一种奇幻、荒诞的印象,你的创作哲学或是思考方式是否一直在一种轨道上?

柳迪: 主要基于2点,一点就是源自我自己的创作本能,本能驱动上的表达;另一点就是日常日积月累的想法,也是我的灵感来源。
我喜欢把自己感兴趣的创意点投入到作品中,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会更加生动和有生命力.


Q: 你的作品里经常出现巨大的体量,这种夸张的对比性会被认为你是个视觉系的艺术家;
同时你的作品讨论的都是大问题,社会的、生命的、时空万物的、世界观的,这种宏大性是一种惯性吗?
这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吗?


柳迪: 我本身在创作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想把一些自己的想法很直观的表达出来,而是更加注重视觉. 至于更深层的部分,
我希望是开放式的.我只是在作品里撒下了一粒种子,但会因为每个人的感受或者感悟, 而理解出不同的东西,我也会高兴。






Q: 你的作品与时尚链接度很高,你怎么看待作品、时尚、明星、品牌之间的关系?

柳迪: 以电影为例,其实电影就是兼具商业性和艺术性的。
一方面有很标准的框架,而在局限的框架作用下,创作表达的艺术性,以虚拟空间为载体,将大的世界观纵贯其中,
这样呈现的效果才会更加饱满,更有力量的。我认为好的作品,是要雅俗共赏的。


Q: 你很喜欢电影,也是个科幻迷,你认为自己的作品是否存在科幻的叙事性?
也许是视觉性太强,你的作品阅读起来容易被很多个印象深刻的画面所割裂。


柳迪: 对于我自己的作品,我并没有想过要强加自己的主观意愿,而是希望它能更多的是引领感悟。
我认为作品的艺术性是要有一定的感官留白,避免刻意的直观表达,这样才能有多更的想象空间。



Q: 今年你做的两个虚拟时装秀非常刷屏,在虚拟与现实之间,你希望自己团队扮演什么角色?

柳迪: 沉浸感来自于作品内容本身的吸引力。从大局来讲,我更希望我们团队扮演或承担的是一个行业推动的角色。
我们希望能够把每一个作品的内容都做的更加深刻和精致,让每个作品都能经得起反复推敲和观看,
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动态影像这个行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Q: 在国内,你的团队走的比较先锋,如果从世界范围来看,你觉得国内这块实践处于一个什么位置?

柳迪: 其实站在世界的角度来看,国内在数码艺术这块来说,是跟世界行业同等高度。
国内最厉害的CG艺术家和国际上的都是同等的,很多国际大会也会邀请国内的艺术家去参会,所以国内这块还是挺强大的。
以前可能受各方面条件的局限,会有所差距。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国内的艺术家,通过视觉艺术和技术水平的叠加,
产生的结果已经和国际上的艺术家没有什么差距。


Q: 除了你越来越多的商业合作外,作为一个艺术家,你的下一个作品希望表达什么?

柳迪: 接下来想做一些兼具诗意和故事性的内容出来,让叙事感更强一些,但是还是要看创意的契机。



本文转载  瑞丽轻时尚公众号《3D视觉艺术家柳迪,突破虚实的时尚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