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NEWS 





2022冬奥会开幕式视效导演曹雨西×柳迪:做一场全世界都懂的艺术


做一件小范围共鸣的艺术不难,而做一件全世界都懂的艺术太难,太难。



壬寅虎年,年初四,立春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
1000天的奋斗,100分钟的呈现,深度参与这场盛会的新媒体艺术家曹雨西和柳迪同亿万人的心一起震颤着。
时间回到开幕式的前一晚,柳迪还在鸟巢测试“过年好”的现场效果,导演张艺谋说可能还是会更改,柳迪的压力几乎到了顶点。
最终,如世界人们所看到的那样,“过年好”洋溢着中国人的热情迎接全球的客人。
柳迪的心有戚戚转化为难以言喻的感动,如当晚飘零在鸟巢的雪花。
时间回到一年前,曹雨西接到了冬奥会的邀约,那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肯定!
曹雨西带着自己工作室的小伙伴从深圳到北京。
自此,曹雨西团队与柳迪团队便成了“同桌”,一起迎来冬奥,一起走向未来!



在开幕式结束的后一天,郊野艺术与腾讯视频一起邀请了柳迪、曹雨西深度解读开幕式名场面,直播观看人数超过20W次。

我们也明白了,开幕式展示的短短时间其实是他们奋斗的日日夜夜。
那简约而不简单的“二十四节气”、“冰立方”、“黄河之水天上来”、“致敬人民“等场面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的“四两拨千斤”,
更是现代中国人的自信。而柳迪、曹雨西这样的新媒体艺术家亦是这种自信的来源之一,
那是中国年轻人的力量、中国数字科技的力量、中国艺术的力量……



一场命运安排的创作:
从“没意思”到“有点意思”



接到冬奥会邀约的曹雨西团队和柳迪团队,心情不言而喻是兴奋的。
他们也明白,这会一场从未有过的挑战。
只是没想到,这些做不到的挑战,竟然一个个都超越了。
而这超越,是一座座连绵的山,痛苦,但痛苦后的愉悦和成长,是导演和这段岁月交给他们最大的礼物。

可能在我们大部分人的眼中,艺术是自由的。
可张艺谋告诉冬奥会筹备团队,“创作从来没有自由……你们要接受命运的安排。”
曹雨西和柳迪在懂与不懂之间,开始了这段极为“痛苦”和骄傲的“大师班”。



柳迪负责“过年好”环节。
中国人的年味如何在冰冷纯净的冰上实现,实现后怎样不俗也不冷?
而一次次的效果图,也只换来导演的一句“没意思”。

柳迪开始思索,做一件小范围共鸣的艺术不难,而做一件全世界都懂的艺术太难太难,这超越了他以往的所有经验。
而在导演一次次的引导下与柳迪团队一次次的调试下,“过年好”正如我们眼前的惊艳。
这是技术与艺术的同时惊艳,也是传统与现代的同时惊艳。





热泪盈眶是日常: 一起向未来!


张艺谋导演觉着自己幸运,自己的爱好、能力、职业高度融合。
柳迪、曹雨西也一样,这段时间尽管煎熬,但无时无刻几乎都在创作中,
这种生命力不断迸发、为全世界人们服务、为国争光的整个过程。回想起来,热泪盈眶是日常。

开幕式当晚,尽管看了太多遍的节目,柳迪和曹雨西还是感觉热泪盈眶。
这一次的观看,少了以往数次的技术观察,少了以往的紧张和压力。
全然沉浸在“纯净”的冰中、黄河之水的“浩荡”中,满天美好的“雪花”中。


要说两位艺术家最喜欢的环节,莫过于最后“和平鸽”的环节,当小朋友们圣洁的歌声如雪花般散开,
动态捕捉的天真身影布满鸟巢,最后有个小朋友“掉队”,一个小朋友拉着她的手,走进了大爱中。
大雪花在奥运之火低碳环保的方式中点燃升起,这一创举改写了奥运会的点火方式,
也以一种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迎接未来。

有趣的是,当开幕式结束后,曹雨西和柳迪竟然还有些“后遗症”,
他们一方面觉得是不是要开复盘会继续修改,一方面意识到已经结束了,并且是完美的结束。
他们也很开心,观众们注意到他们一次又一次打磨的细节。



当艺术成为一种生活: 正在进行时


日前,由北京skp主办,联合致力于发掘与孵化国内外优秀青年艺术家的「郊野艺术」,邀请来自艺术家曹雨西带来艺术橱窗展览。

本次艺术橱窗展览已于2021年11月启幕,将为公众带来为期三个月的视觉与精神的双重享受。
展览展出了艺术家曹雨西于2013年启动的艺术项目,整个作品的框架逻辑是通过具体真实的雾霾历史数据来进行艺术作品的生成制作,
用这个时代数字化的独特语言,使古人的画作穿越千年与当下这个时空沟通。

此外,艺术家柳迪的作品《动物规则》系列在郊野艺术商店有收藏,全球限量,艺术家亲笔签名授权,馆藏级品质装裱,把艺术品带回家吧!